



2015-2017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(FRIB)实验室研究助理,2017-2020年任该装置低温模组仪器测试工程师及团队负责人。2020-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2024年晋升正高级工程师。主持“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究”等项目,研究方向聚焦射频超导技术与直线加速器技术。发表《Low beta superconducting cavity system design for HIAF iLinac》等20篇论文,获“一种提高超导腔机械稳定性的方法”“低纯铌-高纯铌混合制备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”等16项专利 [1][3]。参与的“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”“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”等专利技术涉及超导腔制备与结构优化。
专利成果
( 1 ) 一种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, 2023, 第 4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973419B
( 2 ) 一种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, 2023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630951B
( 4 ) 一种半镂空微波谐振腔及其制作方法与模具, 2022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84478A
( 5 ) 一种微波谐振腔, 2022, 第 6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27471A
( 6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及射频超导腔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216873441U
( 7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、射频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449725A

2015-2017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(FRIB)实验室研究助理,2017-2020年任该装置低温模组仪器测试工程师及团队负责人。2020-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2024年晋升正高级工程师。主持“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究”等项目,研究方向聚焦射频超导技术与直线加速器技术。发表《Low beta superconducting cavity system design for HIAF iLinac》等20篇论文,获“一种提高超导腔机械稳定性的方法”“低纯铌-高纯铌混合制备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”等16项专利 [1][3]。参与的“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”“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”等专利技术涉及超导腔制备与结构优化。
专利成果
( 1 ) 一种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, 2023, 第 4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973419B
( 2 ) 一种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, 2023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630951B
( 4 ) 一种半镂空微波谐振腔及其制作方法与模具, 2022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84478A
( 5 ) 一种微波谐振腔, 2022, 第 6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27471A
( 6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及射频超导腔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216873441U
( 7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、射频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449725A

2015-2017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(FRIB)实验室研究助理,2017-2020年任该装置低温模组仪器测试工程师及团队负责人。2020-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2024年晋升正高级工程师。主持“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究”等项目,研究方向聚焦射频超导技术与直线加速器技术。发表《Low beta superconducting cavity system design for HIAF iLinac》等20篇论文,获“一种提高超导腔机械稳定性的方法”“低纯铌-高纯铌混合制备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”等16项专利 [1][3]。参与的“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”“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”等专利技术涉及超导腔制备与结构优化。
专利成果2
( 1 ) 一种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, 2023, 第 4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973419B
( 2 ) 一种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, 2023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630951B
( 4 ) 一种半镂空微波谐振腔及其制作方法与模具, 2022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84478A
( 5 ) 一种微波谐振腔, 2022, 第 6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27471A
( 6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及射频超导腔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216873441U
( 7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、射频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449725A

2015-2017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(FRIB)实验室研究助理,2017-2020年任该装置低温模组仪器测试工程师及团队负责人。2020-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2024年晋升正高级工程师。主持“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究”等项目,研究方向聚焦射频超导技术与直线加速器技术。发表《Low beta superconducting cavity system design for HIAF iLinac》等20篇论文,获“一种提高超导腔机械稳定性的方法”“低纯铌-高纯铌混合制备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”等16项专利 [1][3]。参与的“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”“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”等专利技术涉及超导腔制备与结构优化。
专利成果2
( 1 ) 一种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, 2023, 第 4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973419B
( 2 ) 一种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, 2023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630951B
( 4 ) 一种半镂空微波谐振腔及其制作方法与模具, 2022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84478A
( 5 ) 一种微波谐振腔, 2022, 第 6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27471A
( 6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及射频超导腔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216873441U
( 7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、射频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449725A

2015-2017年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(FRIB)实验室研究助理,2017-2020年任该装置低温模组仪器测试工程师及团队负责人。2020-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,2024年晋升正高级工程师。主持“高稳定超导加速单元研究”等项目,研究方向聚焦射频超导技术与直线加速器技术。发表《Low beta superconducting cavity system design for HIAF iLinac》等20篇论文,获“一种提高超导腔机械稳定性的方法”“低纯铌-高纯铌混合制备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”等16项专利 [1][3]。参与的“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”“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”等专利技术涉及超导腔制备与结构优化。
专利成果
( 1 ) 一种铜铌复合射频超导谐振腔的制备方法, 2023, 第 4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973419B
( 2 ) 一种无液氦射频超导加速器, 2023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3630951B
( 4 ) 一种半镂空微波谐振腔及其制作方法与模具, 2022, 第 7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84478A
( 5 ) 一种微波谐振腔, 2022, 第 6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727471A
( 6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及射频超导腔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216873441U
( 7 ) 超导腔真空密封法兰、射频超导腔及其制备方法, 2022, 第 2 作者, 专利号: CN114449725A








